查看原文
其他

“我是同性恋,我只有出国才能结婚。”

2018-03-23 廓如 新西兰中文先驱


同性恋者被大家称为同志,在新西兰,这个人群也被称为彩虹(Rainbow)社区,意指人们是多种多样的,所组成的整个人类社会就像彩虹一样,其中每种颜色没有高低好坏,而是各有特点和价值,也因此,每个人的权利都是平等的。六色彩虹旗帜,也正是同志平权运动的标志。




人物1:出国,男,华人

叙述人:招聘,女,华人

匿名原因:保护当事人隐私


有一个年轻的应聘人,我一直到现在都不能忘记,虽然只是电话交谈,从没见过面。


那次是给我们公司招聘后勤系统操作平台岗位的人员,我筛选出比较合适的几份简历,一个一个打电话。年轻人自我介绍说,他在国内某省开公司有好几年,做得也算挺有规模,来新西兰近一年了,虽然英语不错,但因为没有本地的工作和生活经验,想找一份相对理想的全职工作还是困难……



他的公司品牌我听说过的。


我很意外,他为什么放弃已经成功的事业选择出国、从头来过呢?


他说:我坦诚地告诉你原因,因为在国内,我没有办法结婚。


为什么?


因为我是同性恋,我只能出国才能结婚。



来新西兰之后,他替换做了好几份全职、兼职、临时工作,体力的、半体力的,各种。他英文水平相当可以,谈吐和思维能力也都很好,但在后续筛选中,有其他人具备这个岗位所需要的具体软件操作技能以及相关经验等。


我面试过很多人,这个年轻人给我印象很深,应该是因为他的真诚和他的命运。我以前从没想到过,作为一名同志会面对什么困难、会缺少什么普通人的权利。奔波半个地球,一切从零开始,为了找到一个可以容纳他的感情开花结果的地方。其实只因为他是他自己。这件事之后,我对同志群体的生活和困难,有了更多理解吧。


人物2:高中女孩,华裔 

人物3:青年男子,岛裔

叙述人:母亲,华裔

匿名原因:保护当事人隐私


我们一家几年前移民来新西兰。女儿读高中不久开始公开身份,也就是大家说的出柜了。


但是,她很孤独很孤独。她倒不是做了坏事更不是攻击伤害同学,但她言行衣着外形跟老师同学们对女孩子的定义不一样——大家默认女孩子应当这样和这样,但不是她那样。她郁郁寡欢,没有同伴。


我知道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支持爱护她。


最近这段时间我一直失眠,因为她现在停学了。大家可能认为,在这个国度出柜,相对不那么受到歧视,但情况并非如此。就算是不打骂不攻击,但人人一起说话却不搭理或很少搭理她,或者每天一起上课可是眼光回避她不看她,她也是难过的。大家成群结伴地出入,约着吃喝,不带她一起玩儿,她单独一个人呆着,回到家也是默默的。


我不知道同事朋友们对同性恋会不会感到心理上有负担,我不希望给别人带来心情上的波动,所以我也就不好意思去请教,拿自己的忧愁烦恼去打扰别人。



我最近参加了一个比较同情关心同性恋的业余活动组织,因为在这里容易遇到相同的人,可以公开谈论自己的问题,不用担心连累到别人困扰,也不会引来异样眼光而让自己抑郁。在这里我认识了一位岛裔朋友, 他为人处事很善良,二十多岁,也是同志。


其实,他的家族氛围亲友圈子对他是不接受的,他就那样在一个保守小岛国家里一路长大,历经不知多少艰辛,移民、上学、拿到职业资格认证、工作,真地好勇敢好坚强。


所以,我向他请教女儿的事。大家可能会觉得,跟其他青少年合不到一起,那就去找同类型的孩子们一块玩儿,不就解决了。可是哪里有这么理想?我女儿不愿去,她说大家有些流行的做法并非是她所喜欢的。这个岛裔朋友说,我女儿和他青少年时期的情况完全一样,比如他不喜欢聚会啊派对啊喝酒什么的,他就想平平静静地照常生活,每天上学、去图书馆,交作业,锻炼跑步,该毕业就毕业,该上大学或上班就专心去努力……但结果却是,既不被多数人接受,也和同志群体玩不到一块儿。



他对我说:你女儿这个阶段很难,你要坚强。做彩虹孩子的妈妈,可一定要坚强啊!


我说:是的,我必须坚强。


晚上我仍然失眠很严重。我在想,在社会上一般见到的同志人士,那种看上去服饰言行夸张些的比较引人注意,可是其实他们当中有些人相对内向好静,不知有多少是为了避免孤独而刻意去合群的。而且我们怎么知道,快乐热闹的那些人,是否由于受到社会人群的歧视排斥才变得倔强夸张的,也许那背后掩藏着一颗深深受伤的心灵。


人物4、人物5:彩虹孩子问题研究者,女/男

叙述人:记者廓如

匿名原因:保护持不同论点的当事人


同性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


目前没有定论。有的报告说是基因,但也有结论相反的报告。也不能说是主动选择或其它什么特定原因。


实际上动物界彩虹现象和行为的比例更高(但动物不像人类社会有那么多批判、歧视),那么,为什么不认为彩虹就是一种自然的存在呢,很可能“什么原因造成的”,这本身就不该作为问题提出来。

 

男性还是女性里,同性恋比例更大?


没有定论,也是各种统计和报告都有。而且由于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等因素,有些彩虹心理非常隐蔽。


 

一个成年人,有可能以前不是彩虹,但某一天变成彩虹人士吗?


当然可能。人生的任何时候,一个人都有可能突然发现自己有彩虹心理,比如感到同性的某一个人非常有吸引力。

 

那么,有多大可能,一个人在四十五十岁时,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彩虹?


这种可能永远存在。虽然目前没有看到统计数据,毕竟有关研究还不是太长历史。任何一个人,都有可能在一生中的某个年龄段突然发现自己变得彩虹了。

 

也有可能反向地变化吗,从彩虹人士变成不是?


有可能的。彩虹人士可能某一天感到异性的吸引力——也有刚才说到,一个直男直女,可能某一天变得彩虹——但这两种不同方向的改变,都不一定是最后定局,还有可能再翻转。



所以一个人自己也是不断变化、一生可能有不同的阶段和方面?


对的,每个人自己也是多姿多彩有多方面的,整个社会就当然更会有多种色彩,也就是所谓彩虹嘛。这还是接纳问题,是否接纳你自己的各个角度和各种表现,是否接纳别人跟你的相同、不同。

 

什么人对彩虹更排斥,什么人更接纳?


有人说看一个社会的或者一个社区的文明程度,就是看它对于少数群体、少数人的宽容度。


但也有人说,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不一样,那么就得你做出改变。相对来说,一个人对彩虹的接纳度,会受到所处社会的影响。

 

彩虹青少年 Rainbow YOUTH


新西兰有一个叫做“彩虹青少年”的组织,会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支持,对青少年以及父母给予辅导,这里的专家、顾问和爱心人士,把人的权利看得比性别的区分更重要。


Rainbow YOUTH成立于1989年,至今已有29年。它周围共有多少彩虹人士?以它开展 2017年度调查的情况为例,它周围500多人都收到了提问。那么每年能帮助多少人?在截至2018年3月的过去一年期间,它一共处理了132例求助,每一例都意味着一连串的面谈、会议、咨询、活动等。


这个组织主要面向13-27岁的彩虹人群,但也会涉及其它年龄段。它在奥克兰市区和北岸、陶朗加、罗托鲁瓦、旺阿雷等多地均有开展组织活动,不但提供单独的咨询与帮助,也设立艺术兴趣小组、18岁以下未成年人小组等多种团队,并与本地学校合作共同帮助在读的彩虹少年人群等。



彩虹青少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?校园霸凌。而且一般是长期的。可是,这个阶段却又是人生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,不能不多加关注。由于孩子们言行举止有自己的特点,而周围大众所受教育不足,包括老师认知偏差等多种原因,造成他们被孤立甚至被歧视和欺凌。


求助案例里,彩虹孩子多数集中在什么年龄段?并无特别规律。有13岁,也有9岁,各有不同。


在新西兰,彩虹学生占多大比例?2012年在新西兰的高中学校里,比例为10%。


Rainbow YOUTH是一个非营利组织,有大约3名全职、6名兼职和25名志愿者。资金来源当中,有政府对个别特定项目特别地区的拨款,同时也非常需要社会捐赠,包括公司和个人的援助等。同时也接受衣物捐赠等,因为有需要的彩虹人士如果对前往一般的慈善机构心存犹豫,可以在这个相对更熟悉自在的环境里得到一些资源。



Rainbow YOUTH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?资金。各个项目和环节的材料、设备、场地、人手等都需要资金。


你想了解更多或提供捐赠吗?请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

  



近期热门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